无人机“上天” 无人船“入水” 成都157座桥梁开启全维度“
什么样的“体检”需要“上天入水”?4月25日,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运用无人机桥梁巡检系统、多波束测深系无人船等“黑科技”,对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、九眼桥进行定期结构检测工作,确保隐患“早发现、早处置”。 无人机+多波束无人船 “上天入水”全方位排查隐患 上午10点,伴随“嗡”的一声,一架由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操纵的无人机,出现在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上方。随着工作人员的手势变化,它开始沿着跨线桥开启巡逻“体检”。 记者了解到,该无人机搭载了高清摄像头和AI识别系统,可以对桥梁上下部结构、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进行立体化扫描,并实时回传高清影像并自动标记异常点位,工作人员可运用AI算法,对桥梁存在的病害进行筛选识别。 在几公里外的九眼桥下,一艘“小快艇”正在水面巡逻,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,这艘小艇是多波束测深系无人船,搭载了先进的声呐系统,可以检测桥梁基础冲刷情况及水下基础结构的病害情况,并进行三维成像。 由于高架桥和跨河桥特点不同,工作人员利用不同“黑科技”形成“从空中到水下”的全维度排查体系,对梁体表观状况、支座运行状态、桥墩基础等数十项内容进行全方位排查,确保隐患“早发现、早处置”。 “之前人工检测需要7天左右,现在利用无人机桥梁巡检系统后,2天就可以完成检测。”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桥梁所总工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安庆说。 “一桥一档” 全市157座桥梁 5月底全部完成“体检” 记者了解到,本次结构检测首次应用桥梁检测数据管理平台,实现了不同检测单位成果数据汇聚标准统一,检测进度实时追踪、隐患数据动态分析,生成“一桥一档”健康档案,方便后续分级分类养护。 “针对发现的隐患,我们将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团队会商研判,同步制定科学维修方案。”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维护管理科科长陈杨说。 陈杨告诉记者,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已于今年4月启动2025年度市管城市桥梁定期结构检测工作,对九眼桥、南门桥、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、天府大桥等157座桥梁开展全方位“体检”,相关工作将持续至5月底。 据悉,自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“净优亮美”专项工作开展以来,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已累计完成37座次城市桥梁的涂装维护、弹性体降噪伸缩缝专项整治等共计1万余平方米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/摄影 杨甦 实习记者 陈恬 责任编辑 何齐铁



-
{{item.nickname}}回复:{{item.other_nickname}}{{item.text}}{{item.time|relativeTime}}
回复
暂无评论
查看更多评论
没有更多了
发布评论